响应输出 -> write

原型

self.write()函数

源码中是这样定义的

1
def write(self, chunk: Union[str, bytes, dict]) -> None:

作用

将chunk数据写到缓冲区

刷新缓冲区的四种方式

  • 程序中断
  • 手动刷新
  • 缓冲区满了
  • 遇到\n

当你写了一个print之后,不是直接就显示在黑屏中断上面的,而是先到缓冲区走一个趟

只是我们python演示不了,这个得用C语言来演示,还得是Linux系统才行,两种条件都不具备

C程序演示

这里我们需要gcc或者g++(编译C++的)

1
2
3
4
5
6
7
8
# include<stdio.h>
int main(){
while(1){
printf("hello");
sleep(0.05);
}
return 0;
}

基础

代码演示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class WriteHandler(RequestHandler):

def get(self):
self.write("write page info tornado!")
self.write("write page nicie tornado!")
self.write("write page coll tornado!")
self.write("write page beautiful tornado!")
'''
你会发现他们是连着的,因为我都写在了缓冲区里面
'''
# 刷新缓冲区, 并关闭当前请求通道
self.finish()
# 如果我不写他,当我们的程序结束,他也会刷新了
# 下面这行就写丢了
self.write("write page wonderful tornado!")

利用write方法写JSON数据

在Django那时候是不是有JsonResponse
比如在豆瓣影评
当我们往下滚轮的时候请求JSON数据
在本地通过创建DOM的方式进行加载的

接口调用顺序

方法

initialize()

prepare()

  • 作用: 预处理方法,在执行对应的请求方法之前调用
  • 注意:
    • 任何一种HTTP请求,都会执行prepare()方法
    • 这个prepare有点想Django里面的中间件,但是中间件能够在之前或者之后来执行
    • 这个只是在HTTP方法之前执行
    • 能够用于一些,比如反爬虫,我要是不想让你正常请求,不给你响应内容,那我这里直接来个error直接跳过write就OK了
    • 判断用户是否符合规格

      HTTP方法

get(参数在URL后面)

  • 优点:速度快
  • 缺点:承载的数据量低,安全性相对低

post(参数单独打包)

  • 优点:速度慢
  • 缺点:承载的数据量高,安全性相对高了那么一丢丢
  • 一般用于修改服务器上面的数据,使用post,其他的就用get吧

类似get请求,只不过响应中没有具体的内容,用于获取报头的,一般你不会用

delete

请求服务器删除指定的资源的

put

从客户端向服务器传送指定的内容

patch

请求修改局部内容

options

返回URL支持所有的HTTP方法

set_default_headers()方法

write_error()方法

on_finish()方法

  • 作用:在请求处理结束后调用
  • 应用:
    • 我们能在改方法中进行一个资源的清理释放
    • 或者说一个日志的处理
      这个内存释放,我们通常不处理,以为这个python也有自带的垃圾回收机制
    • 我们可以对于数据分析的原资料
    • 比如对于访客的身份统计,喜好判断,对于调整本站的内容排行有所参考
  • 注意:
    • 尽量不要在该方法中进行相应输出
    • 这里做的是服务器内部的一些处理,不能关客户端的事儿

我们可以进行打印出来看一看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class IndexHandler(RequestHandler):
def initialize(self) -> None:
print("init_initialize")

def prepare(self):
print("prepare")

def get(self):
print("get_start")
self.write("main page info tornado!")

def set_default_headers(self) -> None:
print(":set_default_headers")

def write_error(self, status_code: int, **kwargs: Any) -> None:
print("write_error")

def on_finish(self) -> None:
print("on_finish")

```

执行的结果顺序如下


```shell script
:set_default_headers
init_initialize
prepare
get_start
on_finish

另一种方式,带有错误的情况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class IndexHandler(RequestHandler):

def initialize(self) -> None:
print("init_initialize")

def prepare(self):
print("prepare")

def get(self):
self.send_error(500)
print("get_start")
self.write("main page info tornado!")

def set_default_headers(self) -> None:
print(":set_default_headers")

def write_error(self, status_code: int, **kwargs: Any) -> None:
print("write_error")
self.write("服务器内部错误!!!")

def on_finish(self) -> None:
print("on_finish")

执行的结果顺序如下

script
1
2
3
4
5
6
7
:set_default_headers
init_initialize
prepare
:set_default_headers
write_error
on_finish
get_start

执行的顺序总结

  • 在正常情况下,没抛出错误时
    • :set_default_headers:设置头
    • init_initialize:初始化处理
    • prepare:预处理,预处理也需要头,所以在他后面
    • get_start:开始处理
    • on_finish:善后
  • 抛出错误时
    • set_default_headers:
    • init_initialize:
    • prepare:
    • set_default_headers:又重新执行了一遍头,这里
    • write_error:
    • on_finish:
    • get_start:

这个顺序你得记住,其实也不用,你要是忘了就回来看就行了,但是你要理解其中的每个函数的作用